Adam Muellerweiss
Clarios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
“如果继续以英国目前的方式生活,我们将需要2.5个地球的资源;而在美国,这一数字是5个。用商业术语来说,我们已经‘超支’,这是不可持续的。”
电池技术公司Clarios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Adam Muellerweiss在伦敦的“可持续发展峰会”上发表主题演讲时直言不讳:“如果继续以英国目前的方式生活,我们将需要2.5个地球的资源;而在美国,这一数字是5个。”世界经济论坛(WEF)测算,按照当前的资源消耗水平,到2050年,人类将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。
在短暂的停顿后,他继续说道:“用商业术语来说,我们已经‘超支’或‘过度杠杆化’,这是不可持续的。”他的观点很明确: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商业挑战,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商业使命。
然而,尽管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,但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会(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指出,全球45%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产品的制造和使用方式。Muellerweiss强调:“我们必须改变对‘开采-制造-废弃’这种线性资源利用模式的依赖。当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重合时,我们需要新的战略、方法和最佳实践——循环经济是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。”
欧洲议会将循环经济定义为“一种生产和消费模式,通过共享、租赁、再利用、修复、翻新和回收现有材料和产品,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。”简而言之,这是一种旨在消除浪费和污染、循环利用产品与材料并修复自然以减少排放的经济模式。
John Elkington
《绿天鹅》Green Swans 作者
“在政治家失效的真空地带,人们转向企业寻求领导力,企业领袖必须承担这一责任。”
时间紧迫,任务艰巨。令人担忧的是,2021年发布的《循环差距报告》显示,全球循环率仅为8.6%,较2018年的9.1%有所下降。为了让地球保持“宜居与繁荣”,全球循环率必须翻倍至17%。
2024年是“三重底线”理论提出30周年。这一理论由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权威John Elkington提出,强调“人、地球、利润”的平衡。随着气候危机加剧,许多组织开始采用这一框架。Elkington表示:“我们终于开始谈论循环经济、正向与负向影响的语言,这令人振奋。”
然而,在全球政治领袖缺乏行动力的背景下,责任落到了企业身上。Elkington指出:“在政治家失效的真空地带,人们转向企业寻求领导力,企业领袖必须承担这一责任。”他提到,循环经济的实践可追溯至近一个世纪前,例如成立于1923年的丹麦制药公司诺和诺德(Novo Nordisk)早就参与到了追求资源流动最优化的公司团体中。如今,这种行动与合作的紧迫性再次凸显。
令人鼓舞的是,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正在不断增加。例如,Clarios公司通过闭环系统设计、制造、运输、回收和再利用汽车电池。Muellerweiss表示:“我们的愿景是实现100%的汽车电池负责任回收与再利用。”
2022年5月,德国制造商博世宣布投入近5亿美元推动绿氢生产和组件回收的创新。同期,西班牙Grupo Piñero集团发布循环经济战略计划,投资约150万美元,目标是到2050年减少50%废弃物并实现零填埋。此外,欧盟委员会与非洲循环经济联盟召开会议,讨论如何转变不可持续的传统生产与消费模式。非洲联盟农村经济与农业委员Josefa Sacko强调:“没有积极动态的区域协作,非洲大陆向循环经济的转型将无法实现。”
对于希望提升循环率的企业领袖,剑桥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研究院商业战略总监Ben Kellard建议,首先绘制企业价值链图谱,随后成立跨部门委员会,由各部门代表和循环经济倡导者组成。“需要明确正负影响所在,但正如伏尔泰所说,不要让完美成为优秀的敌人”Kellard表示。在识别关键机会后,应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测试影响,并重点关注供应链合作:“这里往往蕴藏着差异化竞争、开拓新市场和产生正向影响的巨大机遇。”
Thomas Udesen
拜耳首席采购官
“世界正在意识到,我们从‘丰饶’走向‘稀缺’。只要共同对话,我们就能找到出路。”
德国跨国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拜耳的首席采购官Thomas Udesen认为,供应链顶端的企业有责任向中小型合作伙伴普及可持续与循环实践。“全球经济高度依赖中小企业,确保其具备成熟实践至关重要。”他共同创立的“可持续采购承诺”(Sustainable Procurement Pledge, 简称SPP)是一个非营利组织,致力于推动负责任采购实践。Udesen表示:“截至2024年,SPP已覆盖142个国家,拥有8500名大使。”他呼吁行业摒弃竞争思维,转向协作:“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6)上,我们看到大型企业携手提升系统循环性。如果所有行业都能梳理价值链,我们将更高效地利用资源。”
Udesen对未来持乐观态度:“世界正在意识到,我们从‘丰饶’走向‘稀缺’。过去的浪费模式已不适用。只要共同对话,我们就能找到出路。”